在一座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给每家每户定期发口罩,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今年疫情期间,有了“社区云”平台的助力,上海的居委会、基层干部明显感觉轻松多了,包括预约、发放口罩在内的各项工作,哪个社区、哪项工作做到哪一步,一目了然。(6月17日 《中国青年报》)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社区治理是个“烧脑”难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少社区推出数字化平台,广告垃圾箱,借助智能手段,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快捷化,但揆诸当下,相关平台的管理还较为粗放,采集的信息碎片化、标准不一致,数据库不互通等问题,使得原本丰富的各类数据成了信息孤岛,无形中也增加了基层的重复劳动。
“社区云”的推出,则有助于打消前述痛点。以上海的做法为例,其通过引入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破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让社区居民、干部直接在平台上反馈信息、解决问题,本质上构建起基层治理的“神经网络”,指路牌灯箱,为社区治理减负打通“最后一公里”。
受此启示,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各地若参照“社区云”经验,推动“一网统管”“云上办事”落地,广告灯箱,则政府目前所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大部分都可以在线上办理,将极大节省人力物力,使基层治理变得更加高效。重要的是,如今互联网极为发达,大数据平台可以物尽其用,建立“基层治理一张网”,技术上已不具太大问题。
事实上,“社区云”这一基层治理“神经网络”,其作用不止于让社区居民多省事,基层干部少操心,更在于畅通社区的每个毛细血管,让更多居民加入到社区的民主协商中。是否加装电梯、怎么解决小区停车难、垃圾如何便捷分类等公共议题,从过去的宣传栏被搬上了“社区云”,居民利用手机软件就可以参与,获得感大大增强;越来越多“不怎么搭理”居委会的年轻人也冒了出来,在社区问题上提出自己的专业见解,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一改过去居民议事总是几张“老面孔”的情况,学校宣传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自治共治的效应。
毫无疑问,用“云”破解基层烧脑难题,不锈钢宣传栏,为社区治理转型提供了有力抓手。但“社区云”在更大范围推广,还任重道远。需要指出的是,当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消除之后,数据泄露的风险也浮出水面,还需要在传统授权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区块链等加密机制,对数据进行严格加密,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溯源机制。
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也一日千里,基层治理只有不断摸清居民需求,更新管理手段,才能与时代共振,与居民合拍,真正让小社区小进步推动大社会大发展。(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