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多方共享发展成果
傍晚时分,走进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党建文化公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八个大字映眼而入,几位村民正坐在公园的石凳上闲聊。不远处,村委大楼旁的宣传栏上清晰地记录着村民们的积分情况:门前屋后环境卫生干净加5分、配合村里开展“三清三拆”加5分……“每天出门三四趟,滚动灯箱,村前屋后都要绕两圈,看看干不干净。”村民刘锡顺表示,根据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制度细则,去年他领到了一大桶食用油作为奖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呈现出多元化、复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这对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2017年底,江海区被民政部批复确认为第一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此后,该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建、“三治”融合、成果共享原则,以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内容,扎实高效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探索具有江海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新路径。
提升服务供给、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慈善发展、打造平安宜居社区……两年来,江海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创新‘三社联动’体制机制(即在政府主导下,在社区治理中,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并实现“三社”相互支持、协调互动的过程和机制)。强化‘三社联动’服务能力”的实验区建设主题,通过提升基层组织力,党建引领多方共建,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三社联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选优配强“火车头”
62名年轻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
走进直冲村党建广场,一块块乡贤石尤其引人注目。“我们在广场为12名有代表性的乡贤立起乡贤石,用这种形式继续凝聚乡村善能量。”江海区纪委监委驻区经促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外海街道直冲村第一书记陈彩燕不无自豪地告诉笔者。驻村以来,她积极推动村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村民公约、积分管理制度、“四议两公开”、党员责任岗等章程制度,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离不开党组织书记这面旗帜的引领。为此,江海区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村级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93项权责21条底线,积极构建村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同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年度轮训等工作制度,选优配强管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强化党组织书记在治理实验区的头雁作用。
“我们非常重视后备干部培养,这是基层班子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更是治理实验区建设的现实需要。”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从区直单位和街道机关选派6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62个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深度参与村(社区)各项工作,撬动各单位资源实现对实验区建设的不断补给,基层治理成果更加明显。
从选拔、教育、管理、使用等四个环节,江海区对后备人选进行了全链条管理。该区通过实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党员人才回乡计划”等措施,共储备了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24名,“两委”干部后备人选132名。“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后备干部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继续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述负责人表示。
工作能不能干好、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人。“农村社区治理怎么样,很大程度看‘两委’班子行不行,”外海街道直冲村党委书记郭卫强感慨道,“班子建强了,大家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干事创业的氛围也建立起来了,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利了。”
凝聚治理合力
无职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
英南村位于礼乐街道的南端,面积2.09平方公里,共有村民2164人、党员68人。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村探索建立了党员责任岗制度,设立了政策宣传岗、护村平安岗、文明风尚岗、脱贫致富岗、生态环保岗、互助爱心岗6大类党员义务岗位,明确了村中每位党员的职责,带动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
“我们分了6个岗位,各位党员自领岗位,在平时的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作用。具体的工作根据党员责任岗的工作要求去开展,使得每位党员有岗、有位、有为。”村党总支书记胡日强介绍,该村每个月都要对党员进行评星评定,党员参与村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后可获得相应的星级评定,并有望获得“优秀党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