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让人民群众心驰神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油溪镇富乐村。近几年,河源市连平县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图片来源:河源日报
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 推动村容村貌大提升
走进绣缎镇金溪村,美丽的乡村景致映入眼帘。柏油路从村中蜿蜒而过,一栋栋新建的居民住宅美观大气,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市委政法委派驻金溪村第一书记黎超介绍,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金溪村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任务,清理房前屋后、杂乱堆放、沟渠淤泥和杂草、生活垃圾5200多吨,拆除旧房后平整土地1.2万平方米,还原绿化1500平方米等。完成田园菜地篱笆隔断5公里,村庄美化亮化13公里。
金溪村是河源市连平县打造美丽乡村的缩影。近年来,为了全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行动,连平县除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栏、高速公路出口及公路沿线竖立广告牌等传统宣传形式外,还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加大对“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发动群众参与到行动中。
志愿者正在绘墙画。图片来源:河源日报
对于破旧泥砖房,河源市连平县采取科学谋划、分类实施工作机制。对于明确为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村等泥砖房不能拆;对建成时间年代较长、集中连片、风貌格局保存完整,且具有重要科学和历史研究价值、纪念价值的破旧泥砖房要慎拆;对于不属于法定保护范围,但具有一定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等价值,暂未有风险,经鉴定加固后可继续使用的建筑,暂缓拆除;对于破旧单体泥砖房采取及时拆除的措施。
针对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村庄,连平县采取拆旧复绿、拆旧复垦,培育村民良好生产生活习惯等长效管护方式固定“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并纳入村庄长期规划建设。
据统计,连平县159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任务,共完成三清理84.29万吨,阅报栏灯箱,三拆除251.65万平方米,三整治9956处。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保洁覆盖率达100%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是河源市连平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两项重点工作。针对生活垃圾处理,该县采用“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县、镇、村、户四级联动,即每户配备1个垃圾桶,每个行政村设立多个垃圾收集点并雇用保洁员收集农户产生的垃圾,集中送到镇里的垃圾处理站,统一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目前,连平县农村垃圾保洁已普及到全部自然村,保洁覆盖面达100%。实施农村垃圾管理以后,该县农村垃圾遍地、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连平县大力推进污水设备和污水管网的安装铺设。该县共有2282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目前已完成1731个自然村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长度为1134.573公里,占总任务数的75.85%,同时完成安装污水处理设备35座。
连平县积极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及农村公厕新建、改造活动。目前,该县75163户农户已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规划建设的244间公厕,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8间,文化宣传栏,另外完成了10间旅游厕所建设。按照要求,公厕统一由村聘请的保洁员进行卫生清洁,制定管护标准,确保公厕干净整洁。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户外广告灯箱,五勤本业,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这是九连山下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文明村落——司前村的“吴氏家训”,至今已流传600余年。走进忠信镇司前村,垃圾收集亭,你会发现家训文化无处不在;在村民房屋里,你会看到一些书法家以家训为内容创作的书法作品让他们张挂在厅堂上;在村道上,你会看到一些孩童捧着一本《家训》,坐在家门口细细阅读;在祠堂房梁上,悬挂着“吴氏家训”牌匾,作为家族的座右铭,鞭策后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