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以“增強黨員黨性修養、聯系服務人民群眾、強化群眾思想教育、引領服務脫貧攻堅”為黨建工作的創新方向,在精准扶貧領域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入推進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制度化建設,通過在深度貧困村——泥柯鄉昌古村開展《強化基層黨建“五項創新”助力脫貧攻堅》試點項目,探索加強少數民族偏遠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黨建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方法,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發展,助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一、項目背景
甘孜縣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個深度貧困縣,計劃於2019年脫貧摘帽。全縣22個鄉(鎮)、219個行政村、4個社區。幅員面積7303平方公裡,縣城距省會成都752公裡,距州府康定385公裡。境內居住有藏、漢、回等13個民族,人口7.07萬,其中藏族人口佔95%以上。項目試點村—昌古村是甘孜縣最偏遠的一個貧困村,距離甘孜縣城130余公裡。全村68戶313人,其中低保戶23戶11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78人,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系全縣重點貧困村。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一直以來,甘孜縣都十分重視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全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脫貧攻堅方針政策,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堅持“強化黨建引領促脫貧”理念,對加強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引領服務脫貧攻堅進行周密部署,提出在全縣223個行政村(社區)開展黨建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全縣基層黨建創新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黨建引領與脫貧攻堅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挑戰與機遇共存。為了探索出一套適合於少數民族偏遠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黨建發展、具有普遍推廣價值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方法,昌古村《強化基層黨建“五項創新”助力脫貧攻堅》試點項目應運而生。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3+”模式,形成黨建合力
“脫貧攻堅,各方參與是合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甘孜縣通過加強和完善對口援助幫扶機制、抓好“千企幫千村”幫扶責任落實、激發駐村工作隊工作活力,整合幫扶部門、社會力量、干部人才等各類資源,建立了“上級黨委部門指導+社會力量幫扶共建+駐村工作隊傳幫帶”的“3+”模式,形成項目合力,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發揮對口援助部門的人才、資金和智力優勢,推動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援藏工作隊黨支部、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與泥柯鄉黨委建立了項目聯建協作機制。二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項目援建,推動易初明通機電設備(四川)有限公司、成都潤龍電器有限公司、四川高路遠長集團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宏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社會力量與昌古村黨支部建立了項目援建關系。三是縣委組織部加強對駐村工作隊的培訓和指導,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四是駐村工作隊以敢於擔當、勇於創新、攻堅克難的精神,克服語言不通、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等各種困難,帶領黨支部推進項目落實落地。
(二)樹立榜樣典型,打造脫貧致富“一樣板”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泥柯鄉是甘孜縣最偏遠的鄉,昌古村又是泥柯鄉最偏遠的村,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環境惡劣,以及歷史因素的影響,群眾文化普遍偏低,思想比較封閉。精准扶貧實施以來,在各項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等基本生活得到了全面保障,生產生活條件也有了較大改善,但也因此養成了“等、靠、要”的不良習慣,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主動脫貧意識不強、貧困思想不能根本轉變等問題依然困擾著這個偏辟的小山村。要改變群眾多年以來養成的懶惰思想,增強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灯箱,僅靠思想教育見效緩慢。於是,滚动广告灯箱,駐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反復研究,決定打造脫貧致富“一樣板”。即從全村15戶建檔立卡戶中,挑選脫貧積極性較高、主動性較強、能力較好的1戶建檔立卡戶,通過鼓勵其改善居住環境、優先扶持就業、支持產業發展等方式,將其培育成脫貧致富的能手和典型戶。通過發揮樣板戶的榜樣效應和“傳幫帶”作用,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建立穩定長效可持續脫貧機制。今年,該戶被評為全縣致富帶頭人,入股旅游產業合作社,參與泥柯鄉旅游配套綜合服務站建設等集體經濟項目。
(三)開展走訪服務,實現服務群眾“兩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