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定点帮扶的9个县中,已有6个实现脱贫“摘帽”
发挥资本市场引导撬动作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惠春
由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资助建设的新疆麦盖提县乡村幼儿园。
本报记者 祝惠春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证监会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广泛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健全市场化“造血”机制,大力提高贫困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构建长效扶贫工作机制,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经济,取得积极成效。中国证监会定点帮扶的9个县中,已有6个实现脱贫“摘帽”。
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赵争平在日前举办的“资本市场脱贫攻坚论坛”上说,学校宣传栏,党的十八大以来,证监会积极探索发挥资本市场优势服务脱贫攻坚的制度机制和办法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证监会定点帮扶的6个省区的9个县中,6个县已实现脱贫“摘帽”。
建立健全“造血”机制
证监会不断健全市场化“造血”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参与脱贫攻坚,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经济。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资本向贫困地区集聚。利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机制,促进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流向贫困地区,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资本进不去、留不住、不活跃”等问题;优化“绿色通道”政策,促进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政策首发上市,累计募资74亿元,另有66家拟上市企业正在筹备上市工作;发挥期货市场在稳定农业生产、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陆续开发和上市了苹果、红枣等适合贫困地区大规模种植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和棉花、天然橡胶等农产品期权品种。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表示,在搭建覆盖广泛的金融精准扶贫组织体系方面,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不断向贫困地区延伸,建立“绿色通道”审批制度,设立期货标的交易库,指路牌,拓宽贫困地区直接融资渠道。基本形成了银行体系为主,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央行将持续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加强差异化信贷管理,扩大信贷资源投入;推进贫困地区资本市场建设,发挥保险分险功能,形成金融扶贫整体合力。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青平表示,宣传栏厂家,证券行业立足优势,主动作为,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2016年,证监会推出贫困地区“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IPO优惠政策和“即报即审、审过即挂”的新三板挂牌优惠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注重发挥市场作用
早在2016年9月份,证监会印发《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建立“绿色通道”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企业在首发上市、债券融资、新三板挂牌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18年5月发布扶贫专项公司债券相关问题解答,合理拓展扶贫债范围,支持注册地不在贫困地区的企业发行主要用于扶贫项目的扶贫专项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截至2018年底,累计发行扶贫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60只,金额342亿余元。其中,由中国民族证券承销的兰考城投债券10亿元,成为国家脱贫摘帽县首单扶贫专项债,也是兰考县在资本市场上首次成功发行的公司债,实现了债券市场“零”的突破。
全国股转公司为贫困地区企业挂牌设立了单独通道,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查、即报即审、审过即挂,同时减免挂牌费用。截至8月底,新三板市场累计服务贫困地区挂牌公司315家,累计减免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公司挂牌费用5000万元,另有169家贫困地区挂牌公司在新三板市场开展股权融资,涉及金额198.63亿元,19家挂牌公司完成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23.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