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每到垃圾投放时间,每个小区垃圾厢房前就出现了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这样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不过,在杨浦区,路灯灯箱,这一场景正逐渐消失——自从有了AI算法教会摄像头识别干湿垃圾、非指定时间段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正在杨浦居民区中推广普及,并将逐步取代蹲点式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也给保洁员、物业、志愿者、居委会干部等减轻了工作量,真正做到了用大数据给基层减负。记者昨天从最早探索将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纳入“一网统管”的五角场街道获悉,目前该系统在居民区覆盖率为70%,非投放时段乱扔垃圾的数量已总体下降一半,同时,垃圾分类指导员总数也下降三成。接下来,五角场还将试点每个小区仅保留一名指导员,并争取最终全部撤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的高效、智能。
图说:杨浦区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监管平台。杨浦区绿化市容局供图(下同)
垃圾分类实施之初,在垃圾厢房、垃圾桶前安排指导员是基层社区的普遍做法。就拿在杨浦区最早给所有居民区的垃圾厢房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江浦路街道来说,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最初阶段,文化宣传栏,也要依靠志愿者驻守,开展宣传和指导,当时,一群戴着党徽守在垃圾桶旁的“江浦大叔”还成为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一道风景。
图说:五角场街道政立路580弄小区居民在非投放时间段扔在垃圾厢房外的垃圾数量在安装智能系统后逐月递减。
不过,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社区和绿化市容部门都开始探索,利用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来提高效率。2019年初,江浦路街道给垃圾厢房上安装监控探头,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时时掌握管理情况,同时对管理缺失情况及时处置,做到闭环管理,有力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2020年底起,五角场街道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引入数字化手段,率先在居民区垃圾厢房安装智能监控设备系统,迄今已基本实现垃圾厢房全覆盖,共安装智能监控系统157处。
据五角场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肖文斌介绍,一方面,居民有延长投放时间的需求;另一方面,基层也有“减负”需求,因此,与其大面积铺开人力蹲点,不如借用人工智能。如今,安装在垃圾厢房的智能监控系统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在日积月累的视频监控中,不断修炼自己的“火眼金睛”,能够越来越精准地识别湿垃圾中混入的纸张等干垃圾,也能自动识别非投放时间段出现在垃圾厢房附近、疑似拎着垃圾袋的行人身影,还能识别湿垃圾未破袋、垃圾桶满溢等情况,在语音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垃圾箱,将相关图像发送到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及城运等管理部门的“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提示相关人员及时到场处置,形成一个处置闭环。
图说:杨浦区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监管平台。
在率先安装智能监控系统的国定一社区、政立路580弄等处,基层工作者都很欢迎这个社区数字化治理的“新伙伴”——因为,有了它,垃圾厢房前的“蹲点模式”就可以被巡查、收到报警通知前往处置的工作模式取代,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再加上,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后,非投放时间乱扔垃圾的总量减少了50%-90%,保洁员也轻松多了,所以,一些尚未安装的小区都在排队报名,公交站台厂家,希望加入这个“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的“朋友圈”。
目前,这个“朋友圈”在杨浦已容纳近900处点位,居民区覆盖率达到70%。在五角场街道,今年内,这一比例还将从现有的70%提高到“能装尽装全覆盖”。目前,五角场街道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总数已经从原有的200人减少为140人,将这一数字进一步减少为零,正是街道乃至杨浦全区下一步的目标。
,候车亭厂家